时间:2023-05-16 15:15:41 | 浏览:31
专祠,指为特定的人或神设立的专祠。旧以有大功德于民者,得敕封神号专立祠庙。以身殉职或亲民之官,亦得在立功或原任地方建立专祠。历史上,东阳鲜有获准建立专祠的人物,凡有重大功绩者,如能获许入祀乡贤祠,已是莫大的荣耀。
在虎鹿镇葛宅村却有一座由乾隆皇帝下诏建立的褒忠祠,又名敕建烈愍祠。它是我市境内迄今独存的专祠。受祀者葛诚,一个在明史中讳莫如深却染着悲壮色彩的人物。他罹难时的身份是明代燕王府长史。
一个小小的长史,何以搅动了大明王朝的政局?数百年后,乾隆帝又为何下诏追谥并建祠?
耿直长史的惨烈遭遇
据《道光东阳县志》载:“葛诚,原名信,字诚之,仁寿乡人,岩子。幼承家学,以文章才器为方孝孺所推。孝孺尝过其好古斋,为作记。以荐官秦府、湘府长史,改燕史,尝奉王命奏事京师,问府中事,诚具以实对。遣回,王察其有异,佯病,盛暑拥炉坐,呼寒甚,布政司张昺、指挥谢贵入问疾,诚言王实无病,将有病,又密疏闻于帝。昺、贵将图王,诚与护卫指挥卢振约为内应。事败,与振俱被杀,夷其族。著有《愿善集》四卷、《愚斋杂录》二卷。既被难,家毁,遂不存。福王时,赠大理少卿,谥果愍。乾隆四十一年,赐谥烈愍。”
葛诚,果然以诚实为本,不仅在长史一年一度向朝廷的述职中,如实汇报朱棣有谋反之心;而且回到北平后,在布政司张昺、指挥谢贵等人到燕府“问疾”时,又据实以报燕王是装病,还写密疏奏告建文帝。难怪朱棣杀了葛诚后,还在登基后发誓“夷其族”。明人姜清所撰《姜氏秘史》记载,燕王攻破南京后,移檄天下,曾言“有本府长史葛诚用心狡诈,来谋杀我于六月。……余必不与之共戴,不报得此仇,纵死亦不已矣”,这番等于是“清算”的旨意,拉开了东阳葛氏的噩梦。
这些记载,也引发了“外人”的误读。如日本学者檀上宽所著的《永乐帝——华夷秩序的完成》(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中,也引用了《姜氏秘史》的记载,并且使用了“背叛”的说法:“出乎意料的是,葛诚在建文帝召问之时,竟然背叛了燕王,将北平的情况和盘托出,并且约定,南京政权对燕王削藩时,愿作内应。”檀上宽还写明了这番判断的依据:“建文元年正月,为祝贺新年,燕王派长史葛诚进京。长史是负责藩王府内长史司的官员,承担对藩王的指导及总管王府政务的要职。燕王派深得自己信任的葛诚进京,表面上是为了庆祝新年,实际上是让他伺机探听南京政权的情况。”
难道,长史是由燕王亲自选定的吗?燕王真的对葛诚深加信任吗?
参阅《明史·职官志四》记载:“长史,掌王府之政讼,辅相规讽以匡王失,率府僚各供乃事,而总其庶务焉。凡请名、请封、请婚、请恩泽,及陈谢、进献表启、书疏,长史为王奏上。若王有过,则诘长史。”长史的设置,是为了更加明确王府官员的职权范围,从而约束藩王的权力。所以,长史是由皇帝派到各王府的官员,其行为对皇帝负责,实则承担着约束和监视藩王的职能。如果藩王安于现状,则与长史相安无事,还能发展出情谊。葛诚进入燕王府之前,曾被朱元璋安排到湘府。湘王朱柏性嗜学,擅长书法,深得朱元璋喜爱。葛诚在湘府“治政廉明,亲王宠遇甚厚”。两人君臣遇合,引为知己。洪武二十八年,葛诚母亲胡氏病重,葛诚递上辞呈,朱柏以葛诚的读书处梅竹轩为题,赋诗《梅竹轩歌》赠别。可惜,建文元年,有人告发朱柏谋反,诏命其赴京询问,“柏惧,无以知明,阖宫焚死”。3年后,葛诚被朝廷任命为燕王府长史。由此可见,葛诚在湘府的作为得到朝廷认可,并寄望于他能“控制”住虎视鹰扬的燕王。对于建文帝的这番用意,燕王未尝不明白,因此根本不可能对葛诚加以信任。“若王有过,则诘长史”的职能定位,注定了葛诚无法自保,只能成为朝廷与藩王之间的“夹心层”,无论选择与朝廷合作还是与藩王同流,都面临牺牲。
事实上,在洪武三十一年,葛诚“奉王命奏事京师”,向建文帝报告燕王异动之前,他已向燕王写过信,规劝朱棣停止在王府内招募壮士、打造武器的做法,朱棣却不以为然。之后,葛诚奉命进京述职,主要是代表朱棣向朝廷表白心迹。其实,朱棣说什么并不重要,在当时轰轰烈烈的削藩形势下,建文帝的最终目标是削除这位皇叔的权势。之后,就有了众所周知的朱棣装疯事件,直至建文元年六月,张昺、谢贵带兵包围燕王府,朱棣反迹终现,在拿下张、谢两人后,立即抓捕并处死了葛诚。
知行合一、视死如归的葛诚,就这样成了建文帝削藩不成的牺牲品。
楼上层为葛诚鸣不平
历史是最公正的裁判者。明朝末年,南明弘光帝追赠葛诚为大理寺少卿,赠谥号“果愍”。可惜弘光帝即位不到一年,南京城破,他被清军处死。葛氏族人对此无所适从,庆祝平反之事也就被搁置。直到乾隆四十五年(1780),被称为“浙东四才子”之一的邑人楼上层打算编著《东阳耆旧补》,才翻出了这段往事。
楼上层(1745-1811),字更一,号平江,凤山人(今歌山镇楼西宅),著有《十三经拾遗》《金华耆旧补》《古东阳郡书》等。他在《康熙新修东阳县志》里看到:“葛诚夫,原名信,以字行。才赡而捷,为诗文未尝属稿。洪武初以明经授秦府长史。”行文于此处戛然而止,于是四处搜索,才知道《明史》中所载的葛诚,就是县志中的葛诚夫。他还大胆质疑:“明史有关葛诚的记载,云‘昺、贵等入问疾。诚言:王实无病,将为变。又密疏闻于帝。及昺、贵将图王,诚与护卫指挥卢振约为内应。’张昺何等睿智人物,以兵部尚书之贵,受命于鼎革之际,犹为燕王诡计蒙蔽,谢贵等亦然,其中唯葛诚一人清醒,如张昺等稍有警觉,葛诚又何必以‘密疏闻于帝’,等到‘与护卫指挥卢振约为内应’,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又岂是一般人做得到?于千百人中选授燕府长史,非常时期,当然有非常之才。”
楼上层的这番话当时有两位听众,就是葛宅的葛周一和葛金章,楼上层所撰的《乡先生钦谥烈悯葛公逸事传》中就记载了他的这些观点。葛周一当时恳请楼上层把葛诚事迹奏请于朝廷,为其平反并准予修建祠庙。于是,在接下来的数年里,楼上层查阅大量资料,写出了《葛诚传》《故明燕府长史钦谥烈悯葛公碑》《钦谥烈悯葛公崇祀诗》等。在他的疾呼奔走下,世人终于接受了“葛诚夫即明史所载葛诚”的说法,在《康熙新修东阳县志》中不知所终的葛诚,在后来的《道光东阳县志》里终于有了详细介绍,并纠正了康熙志中“授秦府长史”的错讹。
乾隆五十三年(1788),楼上层谒选进都,不久“携内府誊札归”,葛氏后人“伏读皇上谕旨”,终于得知葛诚于乾隆四十二年赐谥“烈愍”,获建祠予祭。东阳县衙立即发布告示为葛诚正名,并向朝廷申请入乡贤祠受祀。经朝廷批准,葛诚、张国维、杜学伸、卢懋鼎等4人以“国朝赐谥”同时入乡贤祠受祀。
值得一提的是,东阳域内,一姓二谥唯葛姓,葛洪谥号端献,葛诚谥号烈愍。
葛诚夫落籍兰桥葛宅
葛诚平反后,东阳葛氏又面临一个问题:该在何处为其立祠?因为葛诚殉难,葛氏一族星散四处,其祖居地南马葛府与城区葛宅园都已不复存在,其中葛兆云一支逃到永宁乡十六都兰桥里葛宅定居。葛兆云与葛诚均系东阳葛氏先祖葛殷覆后人,同属泮南葛氏。忠臣不应绝嗣,于是葛宅成为葛诚的籍贯。
对葛诚之事极为上心的还有乡贤卢衍仁。卢衍仁(1717-1799),字绍履,号东园、昆山隐者,这位白云书院的创建者,也一直在关注着葛诚平反的事。葛诚的生平情况,“明经卢衍仁、楼上层述之尤详”。卢衍仁与兰桥葛氏数代人如葛琠、葛周一、葛金章等都有交往,既了解葛诚事迹,也深知兰桥葛氏为葛诚忠魂奔走呼号的殷切,将葛诚的籍贯改为东阳葛宅,也算是魂有所依,祭以得祀。他给时任鸿胪寺少卿的浦阳戴璐写了封信,道明原委,托其为葛诚改正籍贯。戴璐年轻时曾游学东阳,与葛琠等人素有往来,为葛诚的忠贞义烈所感动,由是为葛诚正名改籍,时间当在1790年前。1790年,葛金章撰写布告《兰桥建褒忠祠序》,东阳葛氏各房房长积极动员,建祠所需费用很快落实,并于1791年动工,约于1794年,三开间石柱的褒忠祠在葛宅落成,戴璐撰写《东阳明长史葛公建祠记》。
如今的褒忠祠与300年树龄的古樟为伴
褒忠祠建成后,约400年间数次翻修,最后又从村东头迁到村南的兰溪之畔,与300年树龄的古樟为伴,现已列为东阳市文保单位。祠内供奉葛诚神位,每年正月初一接受后人祭拜。乾隆皇帝下令为其平反的诏书,也被翻刻于石碑上,嵌于墙内,读之每每令人不胜唏嘘:
“……尔故明燕府长史葛诚,矢志不渝,立身有素,际屯艰之运,力本难支,完精白之名,心堪共谅。朕轸怀义烈,扶植纲常,核事迹之流传,允孚定论,举彝章之轸恤,克协芳称。象厥生平,谥为烈愍。
於戏!丹诚可揭,如传殉国之苦衷;碧血长埋,宜示表微之公道,贲馨香而具礼,慰重泉赉憾之留,标史册以垂声,作万祀笃忠之劝,幽灵不泯,令闻为昭。”
矢志不渝,立身有素,正是葛诚人格的生动写照。这种人格既得自葛诚之父葛岩“气端而和,道方而直,其学以仁义忠信为本”的基因,拜宋濂为师后又得其理学真传,更是磊落光明,难怪会被同时拜入宋濂门下的方孝孺引为知己。洪武十一年(1378)前后,方孝孺特意来到东阳葛府拜访葛诚。葛诚把朋友请到自己的书斋好古斋内,呈上自己的著作《好古斋集》,两位高士倾盖如故,成为知己。方孝孺后来在给衢州府教授、长山先生胡翰的信中,极力推许葛诚:“东阳葛信诚夫,其文章谅为执事所稔知。然兵戈之余,才莫难于斯时。由孝孺言之,信当推此邦之杰。时新进如秘书监冯忠、按察司佥事张丁,皆不禄外,此惟楼恕、俞恂,才略与信相上下。”当时婺学,金华几乎集萃了天下一半的才子,葛诚由此而知名,后以贡生入仕,最终却尽节竭诚,垂名竹帛……
东阳历史上的专祠
据《道光东阳县志》记载,历史上我市有多所祭祀本土知名人士的专祠。
忠臣祠 奉祀后唐张潮、张天贤,明张良寅、张贵、张国维。康熙府志提出:忠臣祠当作忠义祠,本邑忠宜祀者,宋正节侯李诚之、明烈愍葛诚、忠勋王鈇、烈愍卢懋鼎、节愍杜学伸、教谕卢尧佐;义士宜入者,宋陈严、申屠大防、陈宗誉、王豪、孙琛、杜伯僖、许琼;山樵市隐宜祀者一人——玉山樵者;国朝当入者一人郭士捷,以总戎被难。
冲素处士祠 宋淳祐六年郡守许应龙所建,在瞻婺门外,奉祀宋处士张士行,春秋致祭,有堂一楹,有室二墉,土阶一等,簠簋四列。明成化十四年重建。
褒忠祠 在瞻婺门外,奉祀正节侯李诚之及妻许氏,每年农历三月十七日致祭。宋宁宗嘉定十六年知县陈仲垓建,置有祭田。明代正德、嘉靖年间屡经修葺。
忠勋祠 奉祀明常熟知县王鈇。明万历六年兵备道徐栻建造。二十年郡守陆公淳申请祭典,每年农历二月戊日致祭。王鈇为画水镇画溪村人,明嘉靖年间任常熟知县时为抗倭而捐躯。
葛烈愍祠 在县东十六都葛宅,祀明燕府长史葛诚。
张忠敏祠 在瞻婺门外,奉祀明宫傅督师兵部尚书张国维,春秋二仲口日致祭。
杜节愍祠 在西街,祀明孝陵参将杜学伸,岁以春秋仲十七日致祭。
卢烈愍祠 在迎晖门外,奉祀明建昌道卢懋鼎,岁以春秋仲上戊日致祭。
节孝祠 清雍正年间奉文建,在东白书院左,咸同间毁于兵火,同治五年重建。同治十三年知县龚世潼见神龛倾圮,牌板无存,着人重加校录,考得历朝节孝二千员,于道光四年竣工。
上述专祠,除了葛烈愍祠,其余均已不存。但从这些记载中不难看出,历代以来,东阳多忠荩之士,流芳百世,令人仰止。
东阳日报 记者 吴旭华
成都国盾融合创新中心效果图一期项目进入收尾阶段预计8月底全面交付8月16日,红星新闻记者沿西源大道一路向西,看到由两个圆弧形建筑构成的成都国盾融合创新中心主体建筑格外引人注目,其造型看起来像是数学中的无穷大“∞”符号。
BIMBOX团队与用户之间的点点滴滴同样让我们感动和振奋,希望越来越多不满足现状的建筑从业者通过bimbox未来,BIMBOX会进一步提高课程质量,提升用户的学习体验,让他们学有所获。同时,BIMBOX也会给需要帮助的人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使劲成就别人。
“东方明珠”香港如今风采依旧,图为6月25日拍摄的香港维多利亚港建筑。新华社记者 李钢 摄
澎湃新闻记者 钱雪儿 编译随着“元宇宙”概念的日益流行,建筑不再是一门只把物理世界视为“神圣”的学科。数字技术正在迅速占据话语,并为新的思维方式和实验开辟道路。当下,许多建筑师与空间设计师已经加入了建设元宇宙的行列之中,摆脱传统钢筋混凝土的
小伙伴们,大家好,我是菜菜,咱们继续聊旅游吧。成都作为四川的省会城市,被称为“天府之国”,不仅有现代化的建筑,也保留着充满了烟火气息的古老建筑,不断吸引着一批又一批的游客来成都游玩。被人称作是一座来了就不想再离开的城市。下面就一起来看看成都
本次建筑征集的设计成果将在今年三季度揭幕的“新城卓越设计展”上与广大市民见面,以人民为中心、生态绿色、创新智慧设计理念的公共建筑设计方案将陆续落地,切实满足新城市民所。澎湃新闻记者 徐祯曜日前,上海市五个新城十大公共建筑方案征集活动圆满收官。
接报后,应急管理部部长黄明持续在部指挥中心调度了解情况,与湖南省省长毛伟明以及省应急管理厅、当地消防救援队伍主要负责同志视频连线,。4月29日,红星新闻记者从应急管理部获悉,当日12时许,湖南省长沙市望城区一居民自建房发生坍塌,造成多人被困。
上游新闻记者(报料邮箱baoliaosy@163com)联系到附近商户了解了情况。据垮塌楼旁经营餐饮的一位业主介绍,事情发生的时间大约是12点10分到12点半之间,具体时间她记不太清
值得一提的是,这是松江区首个超低能耗建筑,按照新城建设全新的发展定位、理念应用、系统设计,规划超越既往的城市实践,探索建设绿色。7月1日,记者从松江区建管委获悉,新建泗泾镇SB0003单位01—02号地块商品住宅超低能耗建筑项目通过相关评审。